Time:2014.11.18
煤油燈忽明忽暗,一家子燈下圍爐夜飯,阡陌交通綠樹成蔭,犬吠雞鳴聲動全村,“日之夕也,牛羊下來”,在被科技環抱的今天,成了歲月的傳說。
農桑時代的生活與習俗,似乎一去難返。歲月帶來了科技,科技也帶來了浮躁。繁華如斯,我們卻只能從若即若離的匠人情懷里留住逝去的時代,留住逝去的昨天。
匠人精神,無外乎三點:一絲不茍,精益求精,一以貫之。
三個詞,十二個字,卻苛刻得令人敬畏——要耐得住寂寞,受得得誘惑,克服得困難,全心全力做一件沒有盡頭的事。
耗時靡煩,皓首窮經,卻不與人聞。
匠人是如何做到的?
蓋因他們從工作中發現了意義,發現了美,發現了自己的心。
匠人之心,是相信更好的技巧和手藝能創造更美好生活的信念。
這,算是做產品的本質。這樣的觀念被更多人熟知,就會有更多人了解產品的價值。而這些更好的產品,將給人們帶來更好的體驗和更好的生活。
真正擁有匠人之心的人會在意他的作品,在意他的作品有沒有從任何角度讓人們過得更好,用得更爽,玩得更有趣。在意有沒有任何方式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好,他會為了這些付出自己的時間、精力,去學習、去錘煉產品。
而假裝自己擁有匠人之心的人,在意的是自己做的東西能不能讓自己短期套利,在意的是它有沒有為自己帶來更多聲譽、財富、地位。
也許,匠人精神看似和現實矛盾。有那么多充滿美感和趣味的產品,投入市場,就像落入水面的瓷器,優美卻迅速的沉了下去。這,其實不是匠人精神的失敗,只是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的一次偶然沉默。美,也許不能一鳴驚人;不美,注定默默無聞。
當面對產品,面對市場,我們彷徨猶豫時,不妨問問自己的“初心”。初心,決定了一個產品的源起。正是“初心”讓我們踐行我們所相信的,也正是“初心”讓我們關注正在發生的問題,它讓我們果敢地選擇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躑躅不前。
不違初心,我們不僅僅在實現產品,還在產品中實現我們自己。
初心,加上好毅力和好技藝,產品水到渠成,哪有什么矛盾?
那一個關于畫家的例子,大家也許早已熟知,但又有多少人去設身處地感受,這個例子其實和我們離得那么近,工作中,我們每個人都經常面臨這種局面。
若你用一天時間將一幅畫草草完成,無論你本人怎樣包裝這是一幅巨作,你花一年的時間也很難將這幅“巨作”賣出;若你花一年的時間用心完成一幅畫,不論它是多么簡單,一定能很快得到慧眼的賞識。
這,難道不是匠人精神最好的詮釋嗎?
匠人,在造物,也在造心。
我手造我心,不管多久,我們絕不畏難,矢志不渝。